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,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。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内外结合的实验课程,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、动手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等基本科学素质。
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,是面向所有理、工学科量大面广的本科生的课程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我校自2005年成为本科院校以来,开始设置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程,在这段时期我们逐步确立了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体系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模式,并对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。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程建设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满足本科教学需要;第二阶段是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;第三阶段是建成系级精品课程,争取建成院级精品课程。
以“加强基础、重视应用、开拓思维、培养能力、提高素质”为指导思想,以培养与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,为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,构建了面向全校理工科本科各专业的分层次、模块化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。 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:1.基础实验(7个实验项目);2.综合性实验(14个实验项目);3.设计性实验(8个实验项目)。
一级实验为基础实验,通过一级实验,使学生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、基本仪器的调节和使用、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等方面得到训练,使学生实验技能和素养进一步提高。
二级实验为综合性提高实验,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训练,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技术、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能力,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。
三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,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、选择仪器,启发学生积极思维,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,培养他们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另外,我们还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,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,使学生对近代物理的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,为学生开阔视野,并使学生的实验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
教师队伍
本课程拥有一支素质优良、职称、学历、年龄结构较合理、团结合作,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有发展后劲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,有效地保证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。
一、人员构成
序号 |
姓 名 |
性别 |
出生年月 |
学位 |
中心 职务 |
专业技术职务 |
所属二级学科 |
中心工作年限 |
中心工作职责 |
1 |
王红梅 |
女 |
1969年12月 |
硕士 |
主任 |
副教授 |
物理学 |
9 |
负责中心全面工作 |
2 |
徐兰芝 |
女 |
1949年7月 |
学士 |
|
副教授 |
理论物理 |
6 |
实验教学 |
3 |
张秀梅 |
女 |
1958年6月 |
学士 |
|
教授 |
物理学 |
1 |
实验教学 |
4 |
崔心东 |
男 |
1981年8月 |
硕士 |
|
助教 |
材料物理与化学 |
1 |
实验教学 |
5 |
王风军 |
女 |
1984年9月 |
硕士 |
|
助教 |
材料 |
1 |
实验教学 |
6 |
董璐璐 |
女 |
1987年1月 |
硕士 |
|
助教 |
物理学 |
1 |
实验教学 |
7 |
刘洋 |
男 |
1987年3月 |
学士 |
实验员 |
助理工程师 |
机械 |
1 |
实验室管理 |
二、教学队伍结构
1、学历结构
2、年龄结构
职称 |
人数 |
< 36 |
36 ~ 45 |
46 ~ 55 |
> 55 |
教授 |
1 |
|
|
1 |
|
副教授 |
2 |
|
1 |
|
1 |
助教 |
3 |
3 |
|
|
|
3、师资配置情况
本课程组教学队伍稳定,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,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教学梯队,学术各有专长又相得益彰,是一支以中年教师为中坚以青年教师为主力,具有极强敬业精神、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。
三、师资培养
(1)对新教师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,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指导,并注重师德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培养。根据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职责,指导教师定期做阶段工作小结和学期工作总结,定期向青年教师反馈成长意见。
(2)对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,教研室将组织进行重点听课,课后进行认真地评教,及时反馈优缺点,提出建议,使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。
(3)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,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、公开教学、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,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。
(4)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,以研促教,提高青年教师的研究水平,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。
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,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、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