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学院简介
学院简介
文理基础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8月的本科部,2008年1月本科部更名为基础部,2010年2月基础部改名为现在的文理基础学院。文理基础学院是组织和实施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与管理的部门。学院采用通识教育模式,实行大类分班,注重特色,以培养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文理渗透、高素质”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采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注重培养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。
文理基础学院学院下设数学、专业英语、大学英语、日韩、物理、计算机、经管7个教研室。学科建设蓬勃发展,开设了英语、朝鲜语、日语、财务管理、学前教育、酒店管理、计算机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机械设计、市场营销、网络工程、土木工程、金属材料、汉语国际教育、动画、工业工程、广播电视新闻学、国际贸易、工业设计、建筑学、电子商务、投资学、工程造价、经济学等专业,涵盖了文科、工科、管理、艺术等学科,基本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。
文理基础学院以党建统领学院教学管理科研,学院党支部每年被评为“青岛滨海学院先进党支部”,2011年党支部获评山东省“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”、2019年获评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党支部书记张秀芳同志获评2019年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;在学院承担的教学、学生管理和科研工作方面,自2009年以来多次荣获“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”、“新生校歌比赛一等奖”、 “科研先进集体”、“资助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五四红旗团总支”、“先进集体”等荣誉,2018年荣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十周年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“立德树人”是教育的根本任务,“五育五化”是我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特色育人模式,即德育生活化、智育能力化、体育自觉化、美育熏陶化、劳育习惯化。文理基础学院秉承“要学做事,先学做人”的育人理念,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,铸造了“人品为先、文化熏陶、宽严相济”的特色育人模式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“全员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、全过程育人”,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或专职辅导员,在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予以教育和引导,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辅导和帮助,追求:以习育人,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;以文化人,塑造学生健全完善人格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。
“人人有才,人人成才”,文理基础学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,丰富的社团活动成为同学们展现个人风采、提高综合素质的大舞台。学院高度重视社团的发展工作,不断丰富社团活动,成立有科技协会、模拟联合国协会、青年志愿者协会、心理协会、传统文化研究学会、辩论协会等社团组织。文理学子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、文化、艺术活动,成绩斐然,2012、2015年文理科技协会先后两次荣获山东省优秀社团荣誉称号。学院各社团走出校园、服务社会,传播滨海文化,打造滨海品牌, 2014年暑假,文理基础学院8名同学赴青岛世园会进行志愿服务,并荣获“优秀志愿者称号”,2018级学生中2人在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获“晨星奖”美术类竞赛获“金奖”提名和“最佳角色设计奖”,1人在2018年青岛市“思想大解放 青春创时代”演讲比赛中获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。
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,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课题120余项,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1项,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“智融兴教”基金课题1项,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,山东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2项,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8项,科研总经费80余万元。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,出版学术专著12部,出版教材8部。组织学生创新立项多项,参加国际、国内各类大赛,获得国家、省市奖励百余项。
文理基础学院在办学过程中,坚持“以人为本”、注重从严治院与人文关怀相结合,努力做到“让每个人都成功”。学院工作始终贯彻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”的理念,积极为师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发展平台,为培养一批又一批“明德善事,守正出新”的应用型人才,奠定了坚实基础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